湘粤盐铁古道上的“加油站”
2023-03-01 16:19:30          来源:临武县融媒体中心 | 编辑:龙潮辉 | 作者:胡恒珲 李玲          浏览量:3221

在古代,盐是一种稀缺的生活必需品,当时的临武及周边地区的盐大多数需要从如今的广东地区交易获取,从而逐渐形成了临武至广东省星子墟的一条繁忙贸易线路,古亭就成了来往于贸易线路上人们的“加油站”,为这条千年古道上的百姓加油鼓劲!

南强镇九泽水村位于临武与广东省连州市的交界地带,在漫漫山岭中隐藏着一条鲜为人知的古道。

记者 李玲:在我身后可以看到一条长长的青石板路,大家可不要小瞧这一条长长的青石板路,它是著名的湘粤古道。湘粤古道是连接湘南以及粤北之间的重要交通要道,在2000多年前啊,它一直承载着商品流通的重要作用,一直到解放初期,它都是一条繁华无比的商品经济带,它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直接见证。

这条古道联通临武与广东省星子墟,是古代盐商们贸易的必经之路,在当时人们只能通过最原始的步行前往广东地区贸易获得包括盐在内的重要生活与战略资源。千余年来,这条古道上演绎了无数不为人知的感人故事,其中就包含了一座名叫“彤管亭”的古亭。在古代,以如此女性化的命名方式极为罕见。

临武县文物管理所原所长龙碧林介绍,为什么叫“彤管”,是因为原来在条古道上有一名老妇人,她经常在古道上卖茶水等,方便过往的挑盐的路人。当她看到来往的人没有遮风挡雨的地方,总是走走停停,于是她把自己赚到的钱捐出来建了这个亭子。当时县官知道了以后,为了表扬她、褒奖她,就给亭子取了名字叫“彤管”。

据史料记载,广东历来缺铁,铁器只有从湖南输入,否则难以生存和发展。湖南多金、银、铜、铁等矿产资源,而缺乏盐等生活必需品,由此两地古人便形成了一条经济繁荣的“盐铁”古道。

我们临武有个说法,挑盐脚、挑脚就是这个意思,把我们湖南的商品挑到广东去,把盐交换过来。不只是临武,周边几个县也要吃广东盐,只有临武这条路才通广东省星子镇。这条路就离临武比较近,只有75里路,他几个县隔得远,大约100多里、200多里。所以很多周边的县都集中到了临武,从这条路路过,多的时候一天有上千人来来往往,是当时的一个经济枢纽。”龙碧林说。

“挑脚工”是当地人对盐铁古道上运输货物的人们的俗称,人们挑着沉重的货物步行近80里山路过程中必须停下休憩,生火取暖、纳凉、补充水和营养。“彤管亭”的建造不仅成了古道上的“加油站”,更体现了古代女性的奉献与担当精神。

龙碧林介绍,这条路为临武和广东省的经济繁荣、人口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功劳不可磨灭。

编后:随着时代的变迁,古道已淹没在荒草之中,“彤管亭”也失去了往日的繁华,但是留在古道上的故事却是无比珍贵,也是后人的宝贵财富。



责编:龙潮辉

来源:临武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明确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获得合法授权的,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登录“龙源临武”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要闻
时事要闻
主题报道
我要报料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