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十大重点工作·乡村大振兴|汾市镇南岸村:走好“绿色”发展创新路 开启乡村振兴新引擎
2022-06-29 15:16:01          来源:临武县融媒体中心 | 编辑:龙潮辉 | 作者:熊慧 王思州 陈文发(通讯员)          浏览量:7292

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振兴。作为县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汾市镇南岸村按照“一村一品”思路,成立特色鸡枞菌种植裕顺合作社,为全村脱贫户和群众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如今,通过科学种植,合作社空间利用率大大提升,产量翻倍,绿色产业发展开启乡村振兴新引擎。

在南岸村裕顺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里,村民们正忙着投放菌包、覆土、消毒。最近,合作社革新种植技术,在地栽的基础上搭建两层钢层架种植,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减少鸡枞菌的患病率,还可以将空间利用最大化,让产量翻倍,效益翻番。

盛夏室外高温难耐,大棚里却非常凉爽,由于鸡枞菌种植对土壤、温度、光照、湿度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为了给鸡枞菌提供必要的生长环境,大棚常年冬暖夏凉,温度控制在22℃左右。合作社还聘请了技术员驻守基地,将种植技术传授给当地农户,确保27天左右正常出菌。

技术员盘登正介绍,种植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要确保药粉喷洒均匀,泥巴的厚度不能太厚,也不能太薄。同时,灯光照射一定要均衡,这样种植出来的鸡枞菌品相才好,如果缺少灯光照射的话,就容易发黄。

2021年,大棚鸡枞菌栽培成功,共产出鸡枞菌2万斤,按每斤售价20元—50元,全年销售额可达40万元。2022年,基地扩大规模,9个大棚采用一年两批的轮作模式,避免种植“空窗期”,确保不间断地供应到广东、江苏、浙江等地的市场。

村民李冬庄和丈夫都在合作社务工,丈夫患有腿部残疾不能做重体力活,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夫妻二人每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秉着“红色传承,绿色发展”工作思路,南岸村把准乡村振兴衔接脉络,壮大村集体收入,围绕高品质农业项目和“一村一品”思路,把鸡枞菌产业打造成全村的一张响亮名片。

汾市镇南岸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贺周俊介绍,村里正在大力发展“红、绿、古、秀、亮”五色产业。

如今,基地常年为全村脱贫户和农户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公益性岗位10个,固定岗位150余人,人均月收入不低于2000元。此外,村委会还争取了2021年省委组织部的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壮大了村集体收入,每年增收可达7万余元。

眼下,南岸村正全力推进“五色”产业项目建设,助推乡村振兴。通过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和竹树脚农旅项目详细建设规划,做好“临蓝嘉”起义陈列馆布展,以创建红色示范村为契机,做好红色传承文章;以裕顺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福岸蔬菜种植合作社、高标准农田改造、光伏发电等产业为主,做好绿色发展文章;规划汽车修配厂房,做好亮色规划文章;将武水河南岸段纳入“三湘四水河道环境治理”项目申报,做好秀色立项文章;将古院、古井、古宗祠、古码头、文物价值的水电站和标语保存完好,做好古色景点文章。

如今,村委会将集体收入用于村环境卫生、扶贫帮困、公共设施等公益事业。2年来,该村先后被评为“省卫生村”“市文明村”。

“目前,将鸡枞菌作为全村的特色产业来发展,持续做好‘一村一品’文章。此外,将来村里还计划引进光伏发电项目,通过‘光农互补’,进一步带动本村的乡村振兴。”汾市镇南岸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贺周俊说。

产业兴、村民富。汾市镇南岸村充分发掘当地红色资源,坚持“红色传承、绿色发展”的理念,坚持因地制宜、创新绿色发展思路,敢想敢为,闯出了一条特色的发展路子,这才是乡村振兴该有的模样。

责编:龙潮辉

来源:临武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明确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获得合法授权的,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登录“龙源临武”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要闻
时事要闻
主题报道
我要报料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