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进行时|南福村:以地为“股” 田野“流”出幸福歌
2022-04-05 17:25:24          来源:临武县融媒体中心 | 编辑:龙潮辉 | 作者:胡涛          浏览量:4260

让每一亩土地都变成丰收的沃土。今年以来,汾市镇南福村以土地流转为突破口,采取以土地为“股”,村民与村集体利益分红,责任共担的形式,探索土地流转经营的新路子,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南福模式”。

三月春风料峭,在汾市镇南福村的蔬菜基地里,200亩新栽的玉米苗迎风摇曳。早在2018年,基地负责人贺志纲就一口气流转了村里120亩土地,用来种植玉米等作物,成了村里最早一批流转土地开展规模性经营的人。

我们是按300块钱一亩地租的,和村委按固定分红,1万块钱一年。村民在这里做事是有80块钱一天,基本上一个月可以做20天左右。”福岸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贺志纲说。

南福村地处武水河畔,全村2680人,耕地面积2437亩。过去,农户拥有的农田不多,土地利用率不高。像贺志纲这样以“基地+合作社”的形式,盘活了村里闲置的土地资源,也让乡亲们走上了致富路。

贺志纲介绍,基地每一季亩产有2800块钱左右的收入,一年收入累计下来是200万左右。下一步,准备把基础设施安装好,明年扩大基地规模,扩张到三四百亩。

紧邻省道S215线,在村里新开垦的这片良田里,村民们正在抢抓农时忙耕种。等到年底,从这里种植出来的蔬菜将直供香港市场。

汾市镇南福村党总支书记陈汉鑫表示,把土地资源变为资产,资产变为资金,资金变为股金,农民变为股东,村里以土地参股,港商以资金负责销路,技术跟销售,可以为个人和集体带来30多万元的利润。

陈汉鑫给我们算了一笔账,通过土地流转,村民每年每亩地可获得“租金”300元到400元,在田地里务工的村民每人每天可获得“薪金”80或100元,到了年底,每人每年还可以获得“股份分红金”。由此,村里的土地便能“一地”生“三金”!趁着大好势头,今年70岁的陈国安赶忙把手里的四亩田流转给了村委。 

“搞管理大概就是三千块钱一个月,我有田在这里,又有股份,可以两边挣钱,做起来更有奔头了。”村民陈国安说。

土地“流”出幸福歌,沃野展开新画卷。目前,南福村已经流转五百多亩土地,另有三百多亩土地正在流转中。这个省级美丽乡村、古村落示范村、国家森林乡村,正焕发乡村振兴的勃勃生机。

有了南福村带头“探路”,今年以来,汾市镇助推全镇二十个村委一个社区积极开展土地集中连片流转工作,形成合力,扩大招商引资、加强政策支持,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

汾市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黄慧文介绍,通过这种土地流转模式,能够带动在家的劳动力就业,人均收入能够达到两万元以上,今年全镇所有的村集体经济预计要超过10万元。

责编:龙潮辉

来源:临武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明确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获得合法授权的,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登录“龙源临武”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要闻
时事要闻
主题报道
我要报料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