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美竹“送”牛记
2020-04-22 18:41:41          来源:临武县广播电视台 | 编辑:陈剑 | 作者:李亚鹏          浏览量:1782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时刻,兴旺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彭美竹在自身肉牛养殖产业发展的同时,不忘帮带更多贫困群众增收。近几日,她与家人筹措着为贫困户送牛的事儿,可是好一番忙活。

一大早,彭美竹就在自家的农场里开始张罗忙活,给牛棚食槽里添草料,制备牵牛的工具,做着给贫困户送牛的准备。

兴旺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彭美竹:“这几头都是配好有四个月的种啦,这都是贫困户预定的,就是说他们领回去五个月就会产崽了,等于是前面四个月是我们帮他们养了,后面五个月他们养。产好的崽满一年,我们就按市场的肉牛价收回来,那等于是他们都不会说做空事,做了就会有钱收。”

贫困户杨吉祥说:“这些牛都是我们自己挑的,我就看这只牛比较高、比较大,生崽我看起还是可以。”

出发前,每头牛都要吃饱,才好应对路上的颠簸,但送牛是一件特别麻烦的事。

彭美竹儿子李鹏飞:“这个牛我们没有学会拴鼻子之前,都是几个人,五、六个人搞车子把它围着围着慢慢赶起上车,特别费劲,到了农户家里面,它们没有安全感,这个牛就好像到了陌生地方,它就是个野的,所以说它发挥它野性的时候,就是赶下去,别人农户也抓不到,这个牛就是很难控制啊。”

在以往,合作的贫困户都是附近的村民,认领的牛直接一路赶回家就好。可这次不同,今天彭美竹要把18头牛送到楚江镇上下舟村和晓言塘村,这一送就是五十多里路,万一路上有个什么波折,那可不是闹着玩儿的。那么,怎么才能顺利把牛送到贫困户家中呢,彭美竹和儿子还进行了一番商量。

彭美竹儿子李鹏飞:“把这个牛的鼻子按住以后,最薄的地方它就是天生牛给来穿鼻子的地方,它很薄,就是你把一根铁丝,搞细一点搞尖一点,直接稍微一点力就把它穿进去啦,穿进去以后这个牛,它天性再野,它只要穿进鼻子以后,它一般都不调皮啦,就很容易控制它的情绪。所以我们穿了鼻子以后发放到农户家里的时候,别人也好控制,这个牛也好管理。”

送牛之前,彭美竹与每户签订领养合同的贫困户都打好了招呼,要求他们准备好干净的牛舍,在母牛刚到新家的前三天,一定要让它们在牛舍里吃好住好。

好在,由于准备工作充分,送牛之行比较顺利,在上下舟村的贫困户刘正升家院子里,一间无人居住的老旧房舍被打扫得干干净净,等待母牛的入住。

贫困户刘正升说:“我这里就是关牛的地方,养牛的材料嘛,禾草啊、玉米啊什么东西都要准备嘛。”

兴旺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彭美竹:“(牛)到家里面首先喂养三天,给它熟悉环境,那以后放出去的话,它每天就会自然的知道回,这样对他们养牛就不会说找牛那么辛苦。”

要把牛养好,最重要的就是精心照料,随时关心母牛的状况,长得越是壮实的母牛,产下的牛犊也越是健康。

“因为你们那个牛舍挺窄,要给他通风,空气对流,每天早上把卫生搞完,牛跟人一样,它要有好的环境才会健康。”

彭美竹儿子李鹏飞:“就是说,他把我的牛当做他的牛、甚至是当作小孩子来养,我就需要这种农户来帮我养牛。他们以这种方式来养、来对待,这个牛也会回报他,这样我就是放一百个心。”

为了让贫困户没有后顾之忧,在母牛领养走之后,彭美竹还会不断追踪饲养情况,向贫困户提供技术支撑,保障牛崽健康生长。

贫困户刘忠和说:“这大牛是她的本钱嘛,就不要我们出(钱买),这个小牛养大啦就卖给她,一年平均是赚一两万多咯。”

近年来,牛肉市场升温,彭美竹养殖出来的肉牛品质好,供应稳定。她告诉记者,贫困户养牛以散养为主,稍加照料就能养活好,每年配种一次,产下健壮的牛犊过称之后再卖回给合作社,每年至少增加一万元的收入,合作社也可以减少照料牛犊人力和草料成本,是合则两利的买卖。

兴旺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彭美竹:“我这个肉牛产业要做大做强,刚好现在国家脱贫攻坚这个政策,也有很多贫困户需要帮助,我现在就尽我的一份力量,能够帮助他们在家门口就业,帮助他们增收,这样也扩大了我的养殖,也减少了我的养殖成本,这是双赢的一件好事。”

在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企业牵手贫困户,只有互惠合作才能谋双赢,为彭美竹点个赞。”

责编:陈剑

来源:临武县广播电视台

版权作品,未经明确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获得合法授权的,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登录“龙源临武”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要闻
时事要闻
主题报道
我要报料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