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身边的榜样: 欧爱国:一名村支书28年的初心守护
2019-11-06 09:58:29          来源:临武县广播电视台 | 编辑:胡成浩 | 作者:胡 涛 陈 剑          浏览量:9271

南强镇两广村是省级贫困村,欧爱国是村里有名的致富能人,本可以和其他人一样外出闯世界,但他却选择留在村里,从1991年担任村支书以来以来,他一干就是28年,愣是将一个贫困村,建成了家家勤劳致富、人人安居乐业的新农村。

两广村由4个自然村组成,处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灰岩山区,水土难以保持,村庄三面环山,地势就像坐落在“锅底”,水涝、旱灾十分突出。“天晴三天一把刀,下雨三天一团糟” 是对当地恶劣环境的真实写照,长期的旱涝阻碍了村子的发展。

南强镇两广村村民 邝得善:

涨水不是好事,田都要冲掉。

不解决水患的问题,脱贫就无从谈起,1991年欧爱国接任两广村支部书记,扛起带领村民脱贫的责任。

临武县南强镇两广村党支部书记 欧爱国:

从1986年入党那一刻起,就想好了,要为村民付出我的一切。

2004年到2005年,村支书欧爱国多方奔走,引进资金打通了两个泄洪隧道,同时将河水引到发电站发电,成功的解决了水涝问题。

南强镇两广村党支部书记 欧爱国:

从这里打了一个天然的隧道过去,把上游电站的水通过发电到这里拦住以后,如果不是发大水,就把它压到土桥(电站)那边去,通过人工隧道,既增加了村委的收入,发大水的时候就做防洪隧道,把这里打开。

而担干岭自然村,由于海拔高,村子方圆几公里内没有水源,村民用水都要在三公里外去挑。

南强镇两广村村民 王团心:

基本上大家都去的,三四十户了,家家户户都那么远挑水。

为了解决担干岭的水源问题,2009年,欧爱国带着村干部把周围几公里的山头,走了个遍。终于在三公里外找到地下水源,通过铺设地下管道,将水引到村里。

南强镇两广村党支部书记 欧爱国:

大概是挖1米高左右,40公分宽,就这样靠人工一锤一锤地挖。

两年的辛苦,换来了担干岭的水源,小山村告别了挑水的历史,欧爱国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拥护。

南强镇村两广村村民 王团心: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好支书”。

两广村由于自然条件差,人均耕地仅仅0.5亩,2015年,欧爱国实行 “劳动力转移”的脱贫策略,转移劳动力外出务工挣钱。将全村土地进行重组,让部分有耕作技术的贫困户进行集体耕种。 

南强镇两广村党支部书记 欧爱国:

把外面的人的土地全部给在家里的人,愿意耕种的有技术的,全部给他们耕种,有些是要一点点报酬,有些一点都没有。 

欧国强曾经是贫困户,家中不足两亩地,土地重组后,他承包了村里40多亩稻田,欧爱国还送他去参加农业技术培训,如今每亩地的产量达到了1000斤以上。

南强镇两广村村民 欧国强:

今年预计收入7万多到8万多。 

南强镇两广村党支部书记 欧爱国:

我们到现在为止基本上80%的劳动力在外,还要20%在村子里,70%的人在外面,可以说已经买了小车。

两广村里有8户贫困户已成了种粮大户,户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转移108名劳动力外出务工,人均月增收2500多元。2018年底两广村实现44户158人脱贫,整村实现脱贫。从14岁初中毕业回村,17岁当村民组长,26岁当村支部书记,28年来,每一次村里换届选举,欧爱国都是高票当选。

南强镇两广村村妇联主席 陈双娥:

他对我们村干部每个人,每个人都像兄弟姐妹一样。

南强镇两广村党支部书记 欧爱国:

他们都支持我,所以我丢不下他们,为人民服务的一个坚定信念,一个共产党员的,支撑我留在家里,一直干到现在。

责编:胡成浩

来源:临武县广播电视台

要闻
时事要闻
主题报道
我要报料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