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活动进行时·思想大解放|武水镇:唤醒“沉睡”土地 促农户增产增收
2021-12-15 16:34:00          来源:临武县融媒体中心 | 编辑:邝东昱 | 作者:熊慧 胡恒珲          浏览量:5715

受粮食作物效益低、耕种条件差和劳动力外出务工等诸多因素影响,耕地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抛荒”和“非粮化”现象,严重影响粮食生产与供给。今年以来,武水镇多措并举开展辖区内抛荒治理工作,将一块块不起眼的荒地“唤醒激活”为农户增产增收

武水镇同益村数台挖掘机正在清理树桩、整理荒地。这里原本种植了300余亩的柳树,由于后期没有经济效益无人管理,成了名副其实的非粮化土地。今年,镇村干部创新思路,砍掉了几千棵柳树,大力扶持种植大户建设300余亩的双季稻示范基地。

在集村,由于村里大多人员外出务工,土地无人耕种,已经“沉睡”多年。今年,武水镇开展抛荒地整治,摸排出村道公路沿线60亩抛荒地,要求村里承包给种粮大户重新整地,根据土质特点耕种农作物。

武水镇集村村民小组长文建义介绍,他们联系了种粮大户,准备种植稻谷、玉米、红薯,种稻谷一年一亩田补助200元,种红薯、玉米则补助100元,开荒以后能为村民增收。

考虑到该村农田地势不平、土地分散、水利条件差、旱涝灾害频发等情况今年3月镇村干部还新修了一条近800米排灌沟并完善机耕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改善了,支村两委计划将村里抛荒10多年的近300亩荒田承包给种粮大户进行复耕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带动本村闲散劳动力就业,促进粮食增产增收,农户也可以拿到土地租金。

为了解决“抛荒”和“非粮化”问题武水镇深入全镇24个村委对抛荒面积、非粮化面积进行全面摸排,调研分析形成原因,因地制宜制定抛荒整治方案。对于面积小的荒地,引导农户复耕复种,给予200~300元一亩的治理奖励补贴。对于因水利条件差、耕作条件差的大面积连片抛荒,则通过修建水利设施,修建机耕道等方式改善耕作条件,并引进种粮大户实行土地承包。武水镇农技站农艺师黄兰宁介绍,该镇还实行逐村逐户抛荒丘块“销号”制度,签订抛荒告知书,进行跟踪、销号,对抛荒整治的耕地进行核实,确保每一块抛荒的土地能够得到整治。

据统计,武水镇今年耕地抛荒整改任务为898亩,目前已完成922亩,超额完成任务。其中,种植水稻约500亩,种植旱粮约400亩,年增产粮食可达600余吨。黄兰宁表示,下一步,武水镇粮食生产将以水稻为主,争取把水稻的产量大幅度提升,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

​粮食生产是关乎民生民本的大事。武水镇在解决耕地抛荒、“非粮化”问题上,有思路、有创新、有干劲、有落实,这样的工作方式也值得推广,让全县更多的荒废的土地被激活,为我县粮食生产作出贡献。

责编:邝东昱

来源:临武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明确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获得合法授权的,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登录“龙源临武”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要闻
时事要闻
主题报道
我要报料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