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吃粽子需要注意这些!
2021-06-13 09:40:23          来源:健康微湖南 | 编辑:唐薇 |          浏览量:748

粽子,又称“角黍”、“筒粽”,是中华民族传统美食之一。粽子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到了晋代,粽子成为了端午节庆食物。每年农历五月初,家家户户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繁多,且南北方各异。南方人习惯用豆沙、腊肉、八宝、火腿、蛋黄等作为馅料,因其味道鲜美,又寓意良好,备受老百姓的青睐。

端午节来临,粽子成为餐桌的必备美食,那么,吃粽子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来听听专家怎么说。

粽子

起源典故

话说当年屈原投身汨罗江之后,百姓莫不感叹哀伤,空有抱负的屈子就这样离开了楚国,实乃国家损失。百姓为免让鱼虾侵蚀屈子,就纷纷将米粮投入江中,希望鱼虾只顾吃这些米粮而不损伤屈子肉身。而后,据古书记载,是屈原托梦百姓说,米粮投入江中实则被江中的蛟龙所食,如果用艾叶包裹,再绑以五色绳,则可以免遭蛟龙吞食,这才有了后来的粽子。

营养成分

粽子营养丰富,由于大小、口味不同,其营养成分也不相同,大体而言,每100g粽子中营养成分如下:

热量215-287(千卡)、脂肪2-5(克)、蛋白质4-6(克)、碳水化合物30-50(克)、纤维0.1-5.0(毫克)、维生素E 0.5-1.3(毫克)、烟碱酸0.2-20(毫克)、尼克酸1.9-2.3(毫克)、钠500-700(毫克)、钾700-800(纳克)、钙13-26(毫克)、锌1.5-2.0(毫克)、硒2.0-2.7(微克)、铁2-5(纳克)、镁34-49(毫克)

健康提示

1. 粽子的主料糯米富含B族维生素,能温暖脾胃,补中益气。对脾胃虚寒、食欲不佳有一定缓解作用。糯米有收涩作用,对尿频、自汗也有一定的食疗效果。

2.  粽叶中含有多酚类物质和钾元素,通过蒸制时可渗入米内,有利于提高人体的抗热机能。近年来有研究表明,粽叶的提取物还具有抗癌作用。

3.  由于糯米所需消化时间较长,胃肠排空需时较久,容易造成胃酸过多、腹胀或肚子闷痛等消化不良的症状,若主料能以部分的杂粮米、红豆、薏仁、山药等取代,不仅可增加纤维质含量,减少肠胃负担,还更有益于健康。

4.  粽子蒸或煮熟后,能释放出一种胶性物质,进食后会增加消化酶负荷,兼之其性温滞气,吃多了会加重胃肠负担。所以,心血管病患者,老人和儿童,胃病、肠道病患者以及糖尿病患者最好不食或少食。

(指导专家系国家级营养保健专家、湖南省胸科医院院长 唐细良)

来源:湖南省胸科医院编辑: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宣传处

责编:唐薇

来源:健康微湖南

要闻
时事要闻
主题报道
我要报料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