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源临武客户端9月10日讯(记者 黄玲艳 雷婉婷)一场跨越八十一载的等待,一次历经四代人的坚守,近日终于梦圆。中国远征军排长杜铭昆的灵位,在家族后人与志愿者的护送下,以最庄严的方式回归临武故土。这位长眠缅北的抗战英雄,以特殊的形式实现了归乡夙愿。他的归来,是对家族思念的告慰,更是对一段不应被忘却历史的郑重补白。
9月4日上午七点,杜氏后人及当地爱心志愿者组成的迎灵队伍早早等候在武水桥头。现场锣鼓齐鸣、礼花纷飞,在简朴而庄重的祭拜仪式后,杜铭昆排长的灵位被安放于家族祖厅,一场跨越四代、历时八十一年的归乡之旅终于圆满结束。杜铭昆生于1910年,1938年应征入伍,后随中国远征军第5军赴缅作战。1944年在缅北反攻中阵亡,年仅34岁。一直以来,杜排长英魂异域,无墓无碑,其名也未被现存官方战史收录,成为家族和民族历史中一段沉默的伤痕。
杜铭昆的孙子杜海波介绍道,爷爷牺牲时,父亲已经7岁,因此印象十分深刻。他记得父亲曾亲眼见过国民政府颁发的“荣哀状”和抚恤证明,而且当时父亲还享受了读小学免学费的优待。
自得知杜铭昆牺牲的消息后,杜家几代人始终没有停止寻找。1969年,杜氏后人在临武县公安局档案中发现杜铭昆与同宗抗战将士杜云卿(常德会战牺牲)并列记载,进一步坚定了寻亲信念。此后尽管档案一度遗失,后辈们仍遍访湖南、南京、中国台湾地区等多地档案馆,苦苦追寻,却始终没有实质进展。
近年来,随着对抗战历史的深入挖掘和公益组织的积极介入,越来越多志愿者怀着对历史的敬畏投身于寻找、确认并迎回远征军英灵的行动中,推动社会铭记历史、珍视和平。在为爱止戈寻亲项目组与杜氏后人的共同努力下,杜铭昆的名字最终镌刻上中国远征军名录墙,其灵位也得以顺利归乡。
“为爱止戈寻找战争失踪者”项目组负责人程梦玲表示,今年是抗战争胜利80周年,仍有无数中国远征军将士埋骨他乡。能够找到杜铭昆排长这样一位抗战英雄,已是千难万难,实属幸运。对于杜家后人而言,杜铭昆排长在历史中留下了较为确切的信息。他为今天的和平生活献出了生命,将他寻回安葬,是我们应尽的责任;铭记他的抗战事迹,是对英烈最好的致敬。
杜海波表示,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完成父亲的心愿;另一方面也能够引起更多人关注中国远征军的历史,帮助寻找更多远征军将士的遗骸,并联系到他们的后人。
在家族殷切期盼与志愿者不懈努力下,为杜铭昆排长制作灵位、迎灵归乡的夙愿终于实现,杜铭昆这个名字不仅铭刻于英雄墙上,更深深烙印在每一位敬仰者的心中。
程梦玲介绍,他们已采集了杜铭昆的小儿子杜照普的DNA血液样本,后续将把该样本送交专业基因鉴定机构,与目前已收殓的近2000具遗骸进行DNA比对。他们将持续关注比对结果,并期待未来能发现更多抗战将士的遗骸。
临武县爱心志愿者协会会长骆际菲告诉记者,从2013年寻找老兵开始,协会已经开展了十几年的关爱抗战老兵活动,对老兵怀有一份很深的感情,希望把这个活动搞得圆满,让老兵魂归故里,告慰先灵。
一个灵位,归葬的是八十一载沉甸甸的思念;四代坚守,诠释的是中华民族亘古不变的忠孝与信义。杜铭昆排长的归来,为一段家族史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却为我们翻开了一部更为宏大的民族史诗。历史由无数个体的牺牲铸就,愿今天的我们,不仅能铭记那些闪耀的名字,更能从每一个无名英雄的故事中,汲取力量,照亮前路。英雄不朽,精神永存。
责编:黄玲艳
一审:唐芳
二审:李艳玲
三审:唐薇
来源:临武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明确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获得合法授权的,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登录“龙源临武”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海报“郴”霸全场,势不可挡!
海报 | 湘超郴州主场揭幕战倒计时3天!郴州山水画 一脚世界波!
今日辟谣(2025年9月9日)
“湘超”郴州主场首战今天下午2:18开票!大家快抢!
今日辟谣(2025年9月8日)
Vlog丨探寻东江湖水的奇妙旅程
习近平向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致贺信
今日辟谣(2025年9月5日)
下载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