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剃头匠、补鞋匠……在当今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许多传统手工艺者的身影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然而,总有这样一群老匠人,他们依然坚守着自己的老手艺,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工匠精神”。唐双文是一个修表匠,凭借着对修表行业的热爱,他用四十多年的坚守,为人们“修补”时光的碎片。
在解放路的一处街角,一张泛黄的桌子、一张老旧的椅子。在这个方寸之地,唐双文一干就是40年。桌上各式各样的修表工具一应俱全,这些是他视若珍宝的“伙伴”。
修表是一门精细活儿,既考验视力,又要求丰富的经验和非凡的耐心。唐双文手法娴熟,不到二十分钟便能完成配件更换。唐双文今年69岁,老家在衡阳祁东,从小在临武长大,他自小便与表结缘,1983年开始便在百货公司跟随师傅学习修表技艺,从机芯、表壳到字面,每一块表都蕴含着上百个微小零件,只有熟悉每一个部件才能在维修时找到症结所在。为了尽快掌握这门手艺,唐双文进行了无数次的拆装练习,三个月便掌握了技艺,开始了摆摊生涯。
唐双文称,机械表包含40多个零件。在当初做学徒的时候,他每天都会把零件拆卸下来,然后再装回去,就这样反复地学习,每天得花费三四个小时的时间。
时针嘀嘀嗒嗒转动,时光不舍昼夜前行。在过去,手表是珍贵的奢侈品,修表匠不仅仅是简单的维修,还需要对复杂的机械进行深入研究和修复。
唐双文回忆,八九十年代主要修的是机械表,问题大多是脱了靶子,还有一些表盘烂了,需要换玻璃。
从过去的机械表、到现在的石英表、电子表,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间的推移,手表已经变成了普通的日常用品。唐双文介绍,修表匠的工作,也在与时俱进,他需要不断学习,以适应不同类型手表的维修需求。
尽管街头人来人往,唐双文的摊位却仿佛置身于时光之外,静静地等待着顾客的到来。尽管修表生意已经大不如从前,但他仍然坚守着这个老行当,为有需要的人提供服务。
唐双文称,以前临武县有十几到二十个修表匠,而现在,整个临武县只剩下三五个修表匠了。他坦言自己年纪大了,但仍然会一直坚守下去。
责编:黄玲艳
一审:唐芳
二审:李艳玲
三审:唐薇
来源:临武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明确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获得合法授权的,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登录“龙源临武”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动画解读《湖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 五大亮点彰显“湘”式态度、力度、温度
今日辟谣(2025年7月22日)
警惕基孔肯雅热!广东佛山已超2000例感染
这个“加法”,何以产生“乘法”效应(文化中国行)
湖南日报观察头条丨七月郴州,好戏连台——“农文旅体”奏响融合乐章
今日辟谣(2025年7月21日)
昆剧《湘遇·湘昆》在郴州首演
改革为人民|千年天堑变通途
下载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