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三牛”精神|八旬老人的红色故事情怀
2021-04-21 18:11:53          来源:临武县融媒体中心 | 编辑:邝东昱 | 作者:熊慧 王子涵(实习)          浏览量:5905

在我们身边,有这么一位特殊的老人,已经83岁高龄的他一直从事红军长征途经临武故事的调查收集,身体力行,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革命基因

背上破旧的斜挎包,一大早,宁志立老人就来到舜峰镇农科所小区的邝书民家中采访,收集记录红军长征途经临武南强镇的红色故事。

宁志立出生于1938年9月,是家里最小的孩子,父亲在他2岁时就去世了。由于家境贫穷,家里8个兄弟姐妹只存活下4个。大哥参加过抗日战争,二哥参加过抗美援朝志愿军,宁志立从小也有个从军梦。然而,作为家里仅剩的男丁,宁志立要留在家照顾母亲,他从军的愿望一直没有实现。

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凭借自己的勤奋好学,1958年,宁志立顺利考入农校,并先后在县造纸厂、武水、花塘等地工作。1976年正好是纪念“红军长征”胜利40周年,他跟三名同事被调到临武红军长征历史情况调查和文物征集办公室,担任调查员,开始了红军长征途经临武红色故事的收集工作。对于宁志立而言,一方面可以接受红色故事的熏陶,另一方面也能锻炼自己的意志。因此,宁志立非常珍惜这次工作机会。

1976年3月9日,宁志立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这次是党对我的信任,也是我一生以来向革命前辈学习,改造世界观的一次极好机会,我决不辜负党交给我光荣而艰巨的工作,要发扬‘红军不怕远征难’的革命精神,如期把这项工作做好!”

“记得当时是在沙田调查,天气很热,太阳毒辣,突然就感冒发烧了,到当地卫生所拿了点药之后,休息一会就继续赶路了。考虑到当天的工作任务必须当天要完成,所以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克服。通过调查,自己也学到了红军的精神,要一不怕苦,二不怕累,一切为了人民。”在收集的过程中,宁志立几次带病坚持工作,通过实地参与调查,他也深刻地体会到了当年红军长征路上的种种艰辛。

为了最大限度地真实还原红军长征途经临武的历史路线,宁志立和同事们每天沿途向村民宣传,边调查,边征集文物。从3月上旬到8月中旬,累计徒步100多公里,历时大半年的调查,基本上查清了红军长征经过我县的具体路线、以及开展的革命活动,并整理成《红军长征经过临武示意图》。同时,宁志立还收集了红军长征途经我县遗留下来的宣传标语、数十件文物,并确定了烈士墓地所在地。整理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过临武》资料汇编,包括:内容概况、大事记、故事集、红军歌谣、文物集、标语集、行军路线图和烈士墓地集,而收集回来的文物和红色史料都已经上交当时的县政府保管。

这次收集工作结束后,宁志立回到原工作单位,由于能力突出,他被借调到财政科、地方公路养护队、广播站等地工作,1977至1980年调到桂阳工作,1980年调回临武,先后在县广播局、县公安局、楚江派出所等单位,做过征收员、会计、编辑、内勤等工作。

40年来,这几十本密密麻麻的工作日记承载着宁老为民服务孺子牛的点点滴滴,虽然不是党员,但宁老始终以党员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的标准要求自己,并言传身教,感染着家人。

“红军经过临武的时候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还是希望下一代继续去收集,继续发扬下去,这个接力棒就交给你们下一代了。”现在的宁老,依然没有停下收集红军长征途经临武红色故事的脚步,他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这些红色故事传承下去。

我们感动于宁老这份坚定不屈、对党忠诚的精神的同时,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接下他的接力棒,让红色故事代代相传。

责编:邝东昱

来源:临武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明确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获得合法授权的,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登录“龙源临武”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要闻
时事要闻
主题报道
我要报料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