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启航·小人物的创业故事|彭军:用心烹饪 传承临武美食文化
2024-10-09 15:58:06          来源:临武县融媒体中心 | 编辑:唐芳 | 作者:雷婉婷          浏览量:26438

在临武县,有这样一位餐饮家,他凭借着对美食的热爱和对服务的执着,成功打造了一个深受当地人喜爱的餐饮品牌——“眼镜饭店”。他就是彭军,一个从零开始,一步步将“眼镜饭店”发展成临武县知名餐饮企业的创业者。

临近中午,在官山路的眼镜饭店里,食客络绎不绝,彭军也没闲着,忙着打理门店、检查食材,招呼顾客。

今年是彭军接触餐饮行业的第30年,1974年,彭军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19岁的他开始接触餐饮,想通过学习一技之长改善生活处境。

“那时候因为家庭条件不好,没赚到钱,刚好一个长辈说了一句,‘天干三年,饿不死伙夫’,没想到从事这个职业已经三十年了。”在家人的支持下,彭军来到了厨师培训学校进行学习,并在学校考取了三级厨师证。由于年纪小,实践经验不足,毕业后他并没有找到好的工作。为了提升自己的厨艺,彭军先后去到了6家不同的饭店实践学习。

“做学徒的时候很辛苦,我也不知道年轻的时候自己这么能吃苦。那个时候每天早上五、六点起床,工作到凌晨。年轻有热情、有闯劲,做一行就爱一行,要把这一行做好。”通过不断的学习,彭军对配菜、食材选购、分配等厨房技能熟能生巧。1996年,彭军也从一个小学徒正式成为了掌锅师傅。凭借着对餐饮行业的热情,2004年,彭军和妻子在晴岚路开设了第一家“眼镜饭店”。

得益于彭军精湛的厨艺和在当地建立的良好人脉资源,店子开业第一天就实现了开门红。彭军介绍,开业的时候,店里的清蒸鱼和豆腐吸引了很多回头客,成为当时店子的爆款。

随着时间的推移,“眼镜饭店”的口碑逐渐传开,越来越多的食客被这里的美食和氛围所吸引。彭军开始思考如何将这家小店做大做强。他深知,餐饮业竞争激烈,只有不断创新和提升,才能在市场中立足。因此,他在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后,决定在菜品设计上融入更多的临武历史文化元素。2009年,他开设了第一家分店。

彭军告诉记者,在菜品上,他们做了很多的创新,也吸收了很多地方的一些菜系。包括牛巴、汾市猪脚、武源豆腐等等,有的菜品做了一定的改良并进行推广。他希望,在外的游子和食客们,都能吃到临武的一些地方特色菜,传承临武美食。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在彭军看来,要想店子发展得好,食材品质是第一位。为了确保食材新鲜,他坚持每天亲自去市场挑选最新鲜的食材,并与供应商建立了深厚的合作关系。他的厨房团队更是精益求精,每一道菜都精心烹饪,力求达到色香味俱佳。他说,能得到顾客的认可,是他最高兴的事。

此后几年,彭军的餐饮事业越做越大。他又开设了第二家分店,并将原官山路店面扩大规模升级为总部。每一次扩张,他都细心观察着每一位顾客的用餐体验,不断记录下他们的反馈,以此来优化服务和菜品。同时,他也意识到管理的重要性,为了给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他先后去到不同的地方学习人员管理。

现如今,“眼镜饭店”已经从最初的夫妻店发展到五家店,目前在彭军店里就业的员工有100余人。彭军也用他的匠心和智慧,书写了一个县城餐饮创业家的传奇故事,让“眼镜饭店”成为了临武县的一个餐饮地标,“眼镜饭店”已经不仅仅是一家餐馆,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

彭军表示,未来他还将推出更多美食活动,把临武一些特有的食材推广出去,让更多的人品尝到临武的美食。

编后语

多年来,彭军扎根餐饮行业,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匠心精神。他的故事也激励着更多的人在各自的领域里用心做事、追求卓越。

责编:唐芳

一审:唐芳

二审:李艳玲

三审:唐薇

来源:临武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明确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获得合法授权的,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登录“龙源临武”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要闻
时事要闻
主题报道
我要报料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