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在我国已有悠久的栽培历史,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原来单一的露地西瓜生产已不能满足人们对不同季节西瓜消费的需求。临武县水东镇水东村种植大户陈常刚通过优化栽培设施,使用现代化大棚栽培模式,不仅可提前种植,还能抢早上市。近日,他种植的110余亩大棚西瓜也迎来了丰收,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
在陈常刚的西瓜基地,一个个大棚整齐地排列着,棚内翠绿的藤蔓下结满了圆滚滚的大西瓜,果农们按照标准,将成熟的西瓜进行采摘、搬运、装车,忙得不亦乐乎。
“我们这个品种是从广西引进来的,亩产可达4千余斤,现在市场零售价格2元/斤,批发价1.5~1.8元/斤,目前已经销售4万余斤。”今年,陈常刚结合自己多年的种植经验,在乡政府的带领下开始发展大棚西瓜种植,通过采用土壤基础改良、配套电力设施、灌溉高效节水一体化等技术手段,选用优良西瓜品种统一育苗,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
“采用传统种植的西瓜容易受天气影响,造成亏损,大棚西瓜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水肥管理一体化上,一百多亩的面积,一个人就可以管理了,下肥分两次就可以搞好,不用人工进行施肥。”陈常刚介绍,相比传统种植,大棚西瓜前期都是人工授粉,后期生长则是蜜蜂授粉。通过对其生长环境、土壤、光线进行人工干预,从种到开花、再到收瓜只需30天左右,周期短、口感好、产量高,见效快,比传统种植的西瓜提前一个礼拜上市,且瓜瓤酥脆、味甜多汁,备受消费者青睐。陈常刚说,今年西瓜的总产量大约50余万斤,市场行情还可以,按估算最少有60余万的盈利。
为确保采摘时期喜欢的成熟度和甜度,除了大棚内的恒温控制在25度左右和及时下肥之外,陈常刚还会在西瓜下苗的时候,按照下苗时间的不同,在藤蔓上挂上红、黄、蓝三个不同颜色的牌子。
“我是从广东过来的,西瓜口感、甜度好,我们一次性就批发了2万余斤,准备销往珠三角地区。”顾客陈锋说。
为将大棚经济效益发挥最大化,有着10余年农业经验的陈常刚计划西瓜全部采摘完后,还要在大棚里种植芥菜和辣椒,丰富农业种植。
产业兴则经济活。近年来,水东镇立足当地资源,积极推动农业向产业化、特色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大力发展脐橙、葡萄、辣椒等果蔬产业,并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让农户在家门口就业,实现人均增收4200元。
水东镇副镇长蒋鹏涛表示,下一步,该镇将继续加大对特色农业的扶持力度,优化种植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打造特色品牌,鼓励更多的村民发展果蔬大棚,提升村民的种植水平和管理技术,带动更多的村民致富。
责编:唐芳
来源:临武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明确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获得合法授权的,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登录“龙源临武”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涉“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网络环境问题”举报邮箱开通——今日辟谣(2025年11月10日)
三湘时评|乌镇峰会,见证科技生命力蓬勃生长
“成都龙泉山将举办荒野求生赛”不实——今日辟谣(2025年11月7日)
文体视点丨发现三国首例完整“三联单”,渡头吴简发布首批研究成果
近镜头丨总书记格外关心乡村“土特产”
胡湘平|湘超:愿做中国足球长河中的一朵浪花
这些作品获奖↓↓
今天的封面人物,是他们!
下载AP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