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万丽君
又是一年端午到,大江南北的节日氛围“拉满”。江河湖港,彩旗猎猎、锣鼓喧天;特色庙会,张灯结彩、人头攒动;街头巷尾,洗米包粽、艾草飘香……让人不由得感叹一句:“好热闹!”
“热闹”,是近年来大家对于传统节日的共同印象。无论是“国潮奔涌的春节”,还是“古风花灯闹元宵”,习俗还是那些习俗,但人们的参与感与日俱增。就拿走俏端午节的“艾草门挂”来说,同样是表达驱邪避祟、祈福纳祥的美好愿望,但搭配上黄金球、菖蒲叶等花材,点缀上香包、葫芦、铃铛等配饰,传统的艾草摇身一变,成了契合现代审美的“新中式门挂”,营造出了属于年轻人的节日氛围。
千年优秀文化的传承,自有其美。一段时间以来,从围炉煮茶到汉服出行,从泉州簪花到漆扇制作,那些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传统习俗、国粹精华不再只是书本里的记录、博物馆里的陈列,而是以其鲜活的形式融入现代生活。于马面裙中感受独特的国风美学,以色彩浓烈的簪花表达对生活的热情期待……或许不同于古人的使用场景,但丝毫不妨碍人们从中愉悦身心。从这个角度而言,“热闹”并非传统节日独有,而是历史融入当下,传统与现代同频共振的生动体现。
有人说,这是当代人文化自信的“血脉觉醒”。同样,它更是以其创新表达的传统文化之美,越来越契合着当代人的文化自信。这个端午节,常德桃花源景区特设国风端午雅集,设计了制香囊、投壶、朱砂开智等仪式感满满的游戏;长沙方特东方神画推出大型真人AR剧场表演项目《屈原》;长沙简牍博物馆组织小朋友尝试艾草香囊DIY……一系列有趣有料的活动,积淀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美学内涵,迎合着现代人的文化诉求和生活理念。优秀传统文化守正之上的创新,自然能赢得更多人张开双臂拥抱。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一个漫长而宏大的课题。当人们在传统节日浓厚的氛围感中获得情绪价值,优秀传统文化也将在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的同时,助推文化自信腾升。
责编:龙潮辉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致常德兄弟
向新而行|中国“新三样” 造福全世界
今日辟谣(2025年9月12日)
神曲助力“湘超” 家里有“矿” 不服来战
海报 | 湘超郴州主场揭幕战倒计时1天!为郴而战 为球而燃!
今日辟谣(2025年9月11日)
“湘超”郴州赛区,观赛交通指南来啦!
“郴品郴味乡村大舞台——郴州乡村才艺大比拼活动”桂阳专场将于9月14日(星期日)晚上19:30,在桂阳县龙潭街道拱极村金叶广场篮球场开赛,敬请关注!
下载APP
分享到